第439章 绵竹现状

  飞速中文.中文域名一键直达

  绵竹城下,张鲁军大营。

  “大哥,这都什么时辰了,怎么还不下令进攻?

  ”

  张鲁心情烦躁,刚刚打算休息一阵,就听到弟弟张卫大喊大叫的走了进来。

  “嚷什么!一点规矩都没有!”

  面对张鲁的怒斥,张卫根本不以为意,直接坐了下来。

  “大哥,昨天刚刚猛攻了一次,眼看绵竹就要坚持不住了,为何今日偃旗息鼓了?”

  昨天是张卫亲自督战,士兵数次爬上城墙与绵竹守军展开了肉搏。如果今日加大进攻力度,张卫自信可以一鼓作气攻下绵竹,这才如此焦急。

  “哎,我何尝不想进攻,可是贾龙和任岐派来的将军说了,士兵疲惫,必须休息一日。”

  张鲁虽有数万兵马,可是也有诸多掣肘,尤其是贾龙和任岐派来的大军,他们都有各自的将领,并不是唯张鲁之命是从!

  “我就知道是这个两个废物搞的鬼!大哥,别指望他们了,让我带着咱们的士兵上,我今天一定拿下绵竹!”

  “不行!”

  张鲁脸色一变,直接拒绝了张卫的提议。

  “我们兄弟全部身家就剩下这一万多人了,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!”

  十多天的进攻,绵竹的城墙留下了一万多具张鲁军的尸体。这种巨大的损耗绝对不是张鲁能承受的!

  好在十余天的进攻,全部都是由贾龙和任岐的士兵承担,死伤的也自然是他们的士兵。

  也正是因为如此,两位统领大军的将军才要求休息一日,这样的损失,他们也承受不住!

  “大哥,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那到底要怎么办?”

  张鲁没好气的瞪了张卫一眼,张卫这浮躁的性子让他颇为头疼。

  “你急什么,急得应该是绵竹城里的人!”

  张鲁十分清楚绵竹城的现状,现在城内兵力有限,又被前后夹击,只要没有意外发生,拿下绵竹城是早晚的事情。

  “大哥,我能不急吗?万一刘璋率军回援怎么办?到了那时,再想拿下绵竹,可就难了!”

  张卫最初的想法是依靠优势兵力,配合广汉郡内起事的世家,两方合力之下一鼓作气攻下绵竹。

  可十多天过去了,绵竹不但没有攻下,反而己方折损了万余人!

  这还仅仅是面对数千守军!

  一旦刘璋率军回援,那岂不是又会上演全军覆没的戏码?

  “呵呵,二弟,你放心吧,刘璋回援的事你就不必担心了,他已经是自身难保!没准现在已经成了阶下之囚!”

  张鲁这话着实让张卫震惊不已,赶紧走到张鲁身边询问。

  “大哥,此话当真?”

  “当然!”

  张鲁异常自信,脸上还带着阴狠的笑意。

  “我也是刚刚得到消息,赵韪已经联合了巴郡黄家!刘璋亲赴阆中,这次他绝对难逃一死!”

  张卫这才明白过来,张鲁为何不让自己攻城。

  “大哥,你是要保存实力啊!”

  张鲁点了点头,终于露出一丝欣慰之色。

  “不错,二弟你要记着,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!一旦我们占据了刘璋的地盘,贾龙,赵韪,任岐他们就都会成为我们的敌人!”

  “现在让贾龙和任岐的士兵攻城,既能削弱他们,又能为我们自身保存实力,何乐而不为呢?”

  看着张鲁一脸得意的样子,张卫眼中闪过敬佩之色。

  “不愧是大哥,果然深谋远虑!小弟佩服!”

  广汉郡,绵竹,州牧府。

  “別驾,绵竹已经被围困了十多天了,将士们也开始出现死伤,我们得想个办法,不能再坐以待毙了!”

  王商站在贾诩身旁,言语中透露着焦急。

  “武射营损失了多少人马?”

  贾诩仍旧非常镇定,张鲁及广汉郡内的叛军围城十余天,并没有让他感觉一丝忧愁。

  “约莫一千人了,张鲁从昨日开始一反常态,开始发疯似的进攻!仅仅昨天一天,损失就超过了前十天的总和!”

  “別驾,我们的守城物资已经消耗大半了。”

  秦询的脸色也布满了焦急,如果张鲁持续不计损耗的猛攻,那么打破绵竹只是早晚的事了!

  就算黄忠和武射营顶得住,这绵竹武库也要顶不住了,数十万支箭矢已经消耗大半!

  如果没有守城物资,张鲁军必定会攻上城头。武射营一旦与张鲁军展开肉搏,那死伤一定会直线上升。

  “嗯,北门的情况怎么样?还有叛军前来吗?”

  十多天的时间,广汉郡各县的叛军越聚越多,现在已经有了不下万人的规模。

  好在这些叛军没有攻城武器,整日只能在城下叫阵,对绵竹没有实际性的进攻,不然武射营早就疲于奔命了。

  “最近三天都没有新的叛军前来,应该都在这了。”

  眼下消息闭塞,秦询王商几人最担心的莫过于广汉郡其他各县的情况。

  尤其是王商!

  王商是广汉郡郪县人,整个王家的根据也都在郪县,王商是日夜忧愁,生怕郪县有什么闪失,更怕王家有蠢货跟着造反!

  “別驾,久守必失!我们还得想个办法度过眼前的危局!”

  “王长史尽管放心,天塌不下来!”

  从张鲁和叛军联合围攻绵竹的第一天开始,贾诩始终就泰然自若。直到今日,贾诩依旧没有一丝慌乱,城下的敌军被他视若无物!

  王商秦询等人一开始也被贾诩的自信所感染,可十多天过去了,贾诩除了固守,没有任何计策,这让他们不得不紧张起来。

  “贾。。。。”

  王商忍不住了,刚要开口询问贾诩到底有没有策略,却被一个人打断了。

  黄忠昂首阔步,从门外走了进来,对着几人拱手行礼,最后看向了贾诩。

  “军师,你找我?”

  贾诩微微颔首,看着气宇轩昂的黄忠,脸上渐渐浮现丝丝笑意。

  “汉升,防守可有压力?”

  “军师放心,半个月内,张鲁只能望城兴叹。”

  黄忠如此有自信,贾诩心中的底气也更加足了。

  “嗯,这两天的损伤有点大?”

  “不错,从昨天开始,张鲁进攻的非常迅猛,末将担心箭矢消耗过度,因此造成了些损伤。”

  原来是这样。。。

  秦询几人也恍然大悟,看来黄忠心中早有计较。

  “汉升,从今天起不必节省了,你只需再坚守三日即可!”

  黄忠眼神一亮,精神也变得亢奋起来。

  “军师,要开始了吗?”

  面对秦询王商等人疑惑的眼神,贾诩重重的点了点头。

  “我这是在哪?”

  一觉醒来,朱寿感觉自己的脑袋要炸了。

  他茫然四顾,入眼的是一间古香古色的厢房,房中陈设奢华,一看便是大户人家。

  床榻前站着一个老伯,身后则跪着几个下人打扮的婢女小厮。

  而那老伯看见朱寿睁开双眼,面上不禁一喜,叫道:“少爷,您醒啦!老方我都要被您吓死了!”

  少爷?

  听着这奇怪的称呼,朱寿登时吓了一大跳!

  卧槽!

  自己这是穿越了啊!

  靠着床榻,他下意识揉了揉眼,帷幔的样式吸引住了他的目光,这是明朝洪武年间的风格。

  朱寿看向那个老伯,自己是个富家少爷,那他肯定就是自己府中的管家了。

  于是,他便下意识的问:“本……本少爷问你,今朝可是大明洪武年间?”

  “是啊少爷!”

  “哈哈哈,竟真的是大明!”

  朱寿蹭的一下从床榻上坐起,一拍大腿,眉飞色舞的说:“胡惟庸案可发生了?北元还没覆灭呢吧?

  ”

  “盛世之始,大明百废待兴!”

  “本少爷建功立业、青史留名之机到了啊!”

  此刻,他心中激动极了。

  纵观史书,得国最正,莫过于明!

  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!

  大明,乃是史上最具气节的朝代!

  好不容易来到大明,若不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岂不可惜?

  正激动着,管家老方却是脸色一变,面露悲戚,转头便往门外跑,大声高呼。

  “来人,快去叫大夫过来!”

  “快,快去通知老爷,大事不好啦!少爷的脑疾又犯啦!”

  朱寿顿时一懵,这啥情况啊?

  忽然,一段零碎且陌生的记忆涌上他的心头。

  当记忆融合的那一刻,他整个人都傻了。

  这个跟自己同名同姓的人,乃是一个十足的败家子!

  无恶不作,简直是人渣中的人渣!

  这货打小就患有脑疾,便宜老爹在外经商,只有爷爷一直陪在他左右,为他请遍名医,从未放弃过治疗。

  也正因如此,老爷子为了让他尽快痊愈,一旦发现这败家子表现反常,抓过来就是一顿扎针。

  前些日子,这厮又病了,一直神志不清昏睡不醒,府中上下尽皆心急如焚。

  而这一睡,也让自己来到了大明。

  等等!

  朱寿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。

  自己初来乍到,就跟人说要建功立业,匡扶天下……

  这严重不符合这败家子的性格啊!

  在别人看来,这不纯纯是典型的犯病征兆吗?

  那岂不是说……自己又要挨扎?

  不行!

  得跑,再不跑,可就出大事了!

  正要脚底抹油开溜,迎面却撞上一个老头疾步进门。

  老头身穿明黄常服,年纪六十出头。

  虽是头须皆白,可他精神抖擞,双目矍铄,看起来如同一头下山的猛虎。

  朱寿看着对方,努力回想了一下,这才有些生涩的道:“爷爷……”

  这一声爷爷,瞬间叫的老头面色一变!

  他痛苦的把眼睛一闭,道:“看来寿儿你真的又犯病了,打从你记事起,就从未叫过咱一声爷爷的啊!”

  畜生啊!

  朱寿心里不禁破口大骂,这还是人吗?

  竟连自己的爷爷都不认!

  正想开口解释一番,几个下人却是直直闯入房中,一个老大夫疾步走入,开口便道:“快,按住少爷,老夫立马扎针诊治!”

  说罢,直接取出银针,摇头晃脑地道:“来来来,少爷莫急,扎上几针,您的脑疾也就好了!”

  朱寿瞬间吓得脸都白了:“不不不!本少爷没病、没病!”

  老大夫一脸的痛心疾首,道:“没错了,少爷往常犯病,也是这般说辞!”

  “少爷,切不可讳疾忌医啊!”

  “你且放心,老夫这针灸之法,祖宗已传下十八代了,定能治好少爷的脑疾!”

  说话之间,他手中银针,已是逼近了朱寿的脑门。

  “少爷,你躺稳了!”

  “你不要过来啊!啊……卧槽!”

  随着杀猪一般的嚎叫,朱寿一下没了声响。

  不出片刻,他便顶着满脑袋的银针,脸色苍白、浑浑噩噩的坐在了床头。

  他心里懊悔极了。

  自己还是太年轻啊!

  刚穿越过来,还没弄清情况,开口便要胡说八道,这不纯纯找抽吗?

  可很快,他又振作起了精神,看向老头:“老…

  …老头子,今年是哪一年?”

  一听老头子这种大不敬的称谓,老头一点也不恼,眼中甚至还掠过了一抹欣喜。

  看来,大夫针灸的效果不错,咱的大孙子可算正常点了。

  “洪武二十四年,怎么了?”

  “二十四年啊……”

  朱寿随口哦了一声,可突然又是一怔,不可置信的问:“你说是几年?”

  老头耐心的回道:“洪武二十四年。”

  朱寿心里一沉,不由再问:“李善长可被诛族了?胡惟庸余党,也随着他的死彻底肃清了吧?”

  老头双眼顿时射出一抹犀利的芒,一字一句道:

  “你说胡惟庸案?”

  话音刚落,下人们的身体齐齐一颤!

  明明日头正烈,众人的脊背却是一阵发凉,冷汗四冒。

  胡惟庸案。

  这个字眼,实在太让人心悸了!

  老头,正是大明皇帝朱元璋!

  洪武十五年,皇太孙朱雄煐薨,下葬紫金山陵。

  送葬途中,一道惊雷落下,朱雄煐在棺中活了过来,却也因此精神失常,患上了脑疾。

  朱元璋本想将他接回宫中,奈何此事天下尽知,于是裁撤随行的太监、御林军共计三千余人,封锁消息。

  随后,他将朱雄煐改名朱寿,并秘密安置在应天府郊外,养至如今。

  而今日,李善长全家于午门处斩,长达十年的胡惟庸案,终于落下帷幕。

  他心忧这个患有脑疾的大孙子,杀完了人,便急冲冲赶了过来。

  可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,孙子又犯病了!

  而且,他竟然提了胡惟庸大案!

  要知道,李善长的死,京师上下尚未传开消息。

  孙子远离应天府,又是从哪听到的风声?

  这事有蹊跷啊!

  想到这,朱元璋深深的看了朱寿一眼,问:“寿儿,此事你听谁说的?”

  一听爷爷这么说,朱寿心中已有了答案。

  他摇了摇头,忙道:“老头子,来不及解释了,赶紧跟我一起收拾东西跑路吧!”

  跑路?

  跑什么路?

  朱元璋一身威严的气势顿时一滞,人都懵了。

  管家老方听完也是一阵错愕,忙道:“少爷,为什么要跑路?咱老老实实呆在天子脚下,不好吗?”

  朱寿摇头道:“好啥啊!李善长一死,太子朱标很快也要死了!”

  “到时候,皇帝朱元璋大开杀戒!”

  “现在不跑,难道留下来等死吗?”

  轰!

  话音落下,朱元璋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!

  啥?

  咱的标儿要死了?!

 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,请访问

  手机请访问:

  

本站所有内容均收集自互联网

Copyright © 2022 千书谷 icp123 http://m.wuforcongress.com